普洱茶饼的怎么泡好喝(普洱茶饼一次泡多少)

一、普洱茶饼茶饼怎么泡

1、一、要泡茶先要切茶,我们一般品尝的正宗的普洱茶饼都是按层次紧压的,你只要按照他的顺序用手直接就可以掰开的,普洱茶的沱茶稍紧点,是需要用专用的普洱茶刀开茶,从侧向开,尽量不要弄断保持茶条完整。否则引起浸出物质顺序和量的变化,不能表现本来的品质。

2、二、选壶也是关键,普洱饼茶饮用时,可用刀将茶削下一些,放入选用的茶具,一般饮用普洱茶,大都选择紫砂壶。茶叶要根据壶的大小和个人的口味来投入,一般说茶叶占壶容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宜,

3、三、冲水要注意。冲泡存放较久的熟饼要用滚开水,冲泡存放不久的生饼,水温可低一些。经过陈化的普洱茶,第一泡茶汤一般是倒掉,第二泡开始饮用。普洱茶的浸泡时间不宜太长,注入开水30秒到一分钟即可直接饮用,或倒入另备的大杯中存放,想喝时再注入小盅慢呷细品。

4、四、泡饮方法是喝茶的中心:将10克普洱茶倒入茶壶或盖碗,冲入500毫升沸水。先洗茶,将普洱茶表层的不洁物和异物洗去,才能充分释放出普洱茶的真味。再冲入沸水,浸泡5分种。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再将茶汤分斟入品茗杯,先闻其香,观其色,而后饮用。汤色红浓明亮,香气独特陈香,叶底褐红色,滋味醇厚回甜,饮后令人心旷神怡。

5、普洱茶饮用方法还可以用特制的瓦罐在火膛上烤后加盐巴品饮;有加猪油或鸡油煎烤油茶;有的打成酥油茶。

6、普洱茶饼怎么泡?如果用功夫茶的泡法,投茶时要看在座的人数,选择相对大小的壶,一般投入壶身的三分之一上下的茶,用开水将茶块泡散后涮洗,洗毕倒弃茶汤,再冲水洗二遍,洗毕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再将其逐一倒入杯盏中后洗杯,第三泡就可以喝了,喝时的头三泡出汤要快,冲泡时间相对要短,否则太酽,会大扫兴致。千万勿使汤色黑浓,以清澈明亮为佳。

7、一杯醇香的普洱茶茶汤入口,稍停片刻,细细感受茶的醇度;滚动舌头,使茶汤游过口腔中的每一个部位,浸润所有的味蕾,体会普洱茶的润滑和甘厚;入喉时可领悟普洱茶的顺柔和陈韵。

二、普洱茶饼的正确冲泡方法

1、新的生普,茶性上较接近绿茶,冲泡中要避免出现“熟汤味”,因而水温要略低,出汤要快。尤其是原料比较嫩的生茶,冲泡时,水温在93-95℃即可(当水煮沸后,可以适当让其静止一下,让热气散发一下,稍微降一下水温),不能用沸水直接浇到茶叶,以免烫熟新鲜的叶片,使茶汤产生水闷气,影响茶汤的鲜爽度。同时,出汤后可以稍微半开盖散热,也可保持茶汤的鲜爽度。

器具上,选用瓷质盖碗较为合适。因为瓷质盖碗胎质细密,釉厚,不挂味,这是优点。换句话说,更能真实呈现出茶叶的本质特点,如香气、滋味的纯正。

2、新熟普由于经过长时间渥堆发酵,冲泡时,水温要达到100℃,才能将熟茶顺、滑、甜、香、醇的性格发挥出来。但冲泡时间不宜太长,以避免苦涩味出现。一些发酵程度稍轻的茶也可适当在前三冲半开盖,以保持茶汤的鲜甜感,同时开盖也有利于熟味的散发。

用紫砂壶泡新熟普,能很好的吸附“渥堆味”以及一些其他的杂味、异味,冲泡普洱熟茶使用身筒高、容量大的紫砂壶效果较好,例如井栏壶、秦权壶、葫芦壶、美人肩壶等。

3、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,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。对于许多老生茶,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,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,会有不一样的感觉。低冲注水,沸水冲泡,适当闷泡。

老茶使用紫砂壶最佳,沏泡老茶需要保持高温,而紫砂壶的保温效果较好,且可用通过“淋壶”(用沸水浇在壶身上)持续保持温度,盖碗类器具因为构造原因做不到。如果老茶在存放过程中不小心沾染上其他异味,紫砂壶因其双气孔结构能够吸附异味,具有一定的“修正”能力。

4、冲泡老熟普可以采取低冲注水,快速出汤,可用留根泡法(5泡之后每次出汤后留下一部分茶汤,再注水冲泡,一般采取“留二出八”或“留半出半”,能够增加耐泡度,调节茶汤滋味。)

对于老熟普冲泡,可以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。用盖碗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出汤,避免内含物过多浸出,导致茶汤过浓形成“酱油汤”。紫砂壶因其材质特点,其优点是利于保温、便于提温,用来冲泡老熟茶能够使茶汤更为醇厚。

三、普洱茶熟茶饼怎么泡!用法

主要是用专用的工具茶刀,不是用茶刀切!是用茶刀撬!松动的地方一点点的有层次的撬!

2.投茶先取8克左右放入泡茶容器中(紫砂壶为最好!)

3.洗茶冲入的沸水迅速出汤.除了唤醒茶叶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清洗茶叶中的杂质!快速的出汤是避免茶味过度洗走.

4.洗杯用第一泡的洗茶水洗被子,也叫暖杯,待会盛茶汤的时候味道更醇厚

5.第2泡用沸水泡这一泡开始饮用了

注:通常的泡饮方法是:将10克普洱茶倒入茶壶或盖碗,冲入500毫升沸水。先洗茶,将普洱茶表层的不洁物和异物洗去,才能充分释放出普洱茶的真味。再冲入沸水,浸泡5分种。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再将茶汤分斟入品茗杯,先闻其香,观其色,而后饮用。汤色红浓明亮,香气独特陈香,叶底褐红色,滋味醇厚回甜,饮后令人心旷神怡。